结构型:策略模式
定义
定义一系列的算法,将他们一个个封装起来,使他们直接可以相互替换。
- 算法:就是写的逻辑可以是你任何一个功能函数的逻辑
- 封装:就是把某一功能点对应的逻辑给抽出来
- 可替换:建立在封装的基础上,这些独立的算法可以很方便的替换
通俗的理解就是,把你的算法(逻辑)封装到不同的策略中,在不同的策略中是互相独立的,这样我们封装的每一个算法是可以很方便的复用。
策略模式主要解决在有多种情况下,使用 if...else
所带来的复杂和难以维护。
它的优点是算法可以自由切换,同时可以避免多重if...else
判断,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。
看一个真实场景--最简单的策略模式
我们有一个根据不同的类型返回不同价格的一个方法
function getPrice (type) {
if (type === 1) {
// code 或许每个分支要处理很多逻辑
}
if (type === 2) {
// code
}
if (type === 3) {
// code
}
if (type === 4) {
// code
}
if (type === 5) {
// code
}
if (type === 6) {
// code
}
if (type === 7) {
// code
}
}
从代码上看确实没有什么问题,但是如果需要增加一种新的类型,我们就会一个if判断,导致这个方法可能会过于庞大,后期不太好维护。
其次代码每次都是从上往下走,可能存在前面某个判断出现问题(如某个 && 的判断变量null 之类),导致后面的代码没有走,所以这种影响还是挺大的。
用了这么多 if-else
,我们的目的是什么?是不是就是为了把传进来的参数的值-对应的处理函数
,这个映射关系给明确下来?在 JS 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象映射的形式来做,如下代码
/*
1、把 if else 的代码快优化为一个一个的映射
2、把if else 里面的逻辑抽离成一个独立的函数,这样方便其他模块或者分支使用
*/
function getPrice (type) {
const actionMap = {
'1': action1,
'2': action2,
'3': action3,
'4': action4,
'5': action5,
'6': action6,
'7': action7,
}
const params = {}
return actionMap[type](params)
}
这种代码结构变得易读、易维护。
这就是最简单的策略模式
模拟表单校验逻辑
如果不把逻辑封装起来,那么我们在判断的时候会写很多的if else,如写一个很简单的表单的校验
只是4个字段,我们用了 6个if判断来做相关的逻辑校验。
仔细观察发现很多校验的逻辑是一致的,所以我们可以把他封装起来,用策略模式修改成如下
下次我们增加其他的字段也只是增加规则而已,而不会去修改判断的业务逻辑。
小结
- 将一个个算法封装起来,提高代码复用率,减少代码冗余
-
策略模式可看作为
if/else
判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,在达到相同目的的同时,极大的减少了代码量以及代码维护成本 - 策略模式有效避免多重条件选择语句,将算法封装在策略中
文章来源于互联网:结构型:策略模式
THE END
二维码